7月22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第七批17个新职业与42个新工种,“代用茶加工工”首次以独立职业身份跻身国家职业序列。然而,在“代用茶加工工”职业获得官方命名前,常隐身在“茶叶加工工”的类别中。
代用茶加工工VS茶叶加工工
在2022年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》中,“茶叶加工工”明确定义为操作制茶设备,将茶鲜叶加工制作成初制茶、精制茶及再加工茶的人员,包括茶叶初制工、茶叶精制工两个工种。茶叶加工工、评茶员、茶艺师,一直被认为是茶行业的三大职业工种,贯穿了茶的制作、品控与销售,构成生产、品控、服务闭环。
根据人社部发布的《第七批新职业信息》,“代用茶加工工”是指从事代用茶原料处理、加工制作、品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。其核心服务对象“代用茶”即以可食用或药食同源植物的叶、花、果实、根茎等为原料,经加工制成的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非传统茶叶饮品,涵盖菊花茶、玫瑰花茶、枸杞茶等。
简单来说,茶叶加工工的核心产品是加工传统茶叶,代用茶加工工则更侧重于功能性健康饮品。
新消费浪潮催生新职业
人社部将此次新职业特征提炼为三个“新”:新技术驱动、新消费孕育、新业态催化。代用茶加工工的出现,正是新消费孕育的典型产物。
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,我国代用茶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87亿元增至2023年的21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24.6%。虽就规模上看,代用茶还远未及传统茶,但在健康消费浪潮下,代用茶从传统药食同源理念中突围,消费群体覆盖从年轻白领到老年养生族。
可以看出,代用茶加工工这一新职业获得国家层面的职业认可,顺应了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的迫切需求,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茶产品加工领域从传统茶叶向大健康饮品延伸。
产业增长带来人才需求激增
近年来,代用茶产业成爆发式增长。艾媒咨询预测,2025年代用茶市场规模将突破350亿元,年增速保持20%以上。同时,随着头部茶企如八马、天福和小罐茶等品牌入局代用茶赛道,企业对专业加工人才的需求也在激增。
从技能要求看,“代用茶加工工”需兼具传统制茶经验与现代食品科学知识,既需掌握植物学、食品加工学基础,又需熟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等药食同源理论及食品安全法规。
目前,代用茶加工环节的从业人员仍然以传统茶工为主,懂“药食同源”与“现代加工技术”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依然较大。有行业专家预测,未来3-5年,代用茶加工行业将面临超10万的人才缺口。
总的来看,很多新职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供给都在快速增长,但是一些领域人才缺口依然较大。据悉,新职业发布后,人社部将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,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,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敏婷
图片:来源网络
手机炒股配资软件,中国配资网官网首页,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